永利博彩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全省分析

坚持“两手抓” 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及全年走势分析

日期:2003-07-16 18:56 来源:
【字体: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较好,但4月下旬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的方针,牢固树立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认真组织实施“三产损失二产补”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工作思路,保持了上半年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上半年,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一季度增长较快,实现了“开门红”的预期。到二季度,受“非典”不利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初步统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260.2亿元,增长11.1%,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2亿元,增长4.6%,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980.0亿元,增长16.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42.0亿元,增长8.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一)生产稳步发展   工业快速增长

  从生产的角度,经济运行主要以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增长较快、第三产业受“非典”影响增长率回落为特征,总体上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63.2%和30.0%。其中,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贡献率达到52.2%,带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小春粮减油增,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由于小春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产量620.1万吨,比去年减产37.0万吨,下降5.6%。而油菜籽种植面积扩大4.2%,每公顷单产提高63公斤,总产量达到155.9万吨,比去年增产11.1万吨,增长7.7%,创历史新高。

  畜牧业、水产业增长较快,形势较好。上半年,全省出栏肉猪3300.3万头,增加177.7万头,增长5.7%,牛、羊和家禽增长幅度均达到一成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多,结构有所调整。肉类总产量336.3万吨,增加25.2万吨,增长8.1%。其中,猪肉产量241.5万吨,增加13.6万吨,增长6.0%。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3.3%下降到71.8%,降低1.5个百分点,禽肉产量所占比重则由18.8%上升到19.8%,提高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34.1万吨,增加3.7万吨,增长12.0%。

  第二产业:工业增长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818.0亿元,同比增长1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54.0亿元,增长20.5%。

  工业增长加快主要是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5.0亿元,同比增长2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比1-5月加快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列全国各省(市、区)第6位。工业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高速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223.5亿元,增长30.0%,增速比全省高7.7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3.6%,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约12个百分点。

  二是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77.2亿元,增长23.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3%,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约16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地区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量超过4亿元有成都、德阳、乐山、宜宾、内江、攀枝花、泸州、自贡等8个市,合计新增71.5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约17个百分点。

  四是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增长面扩大。在统计的92种重点产品中,70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76.1%,比1-5月扩大3.3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原材料、支农产品、建材化工、机电产品增势良好,乳制品、房间空气调节器、聚酯、汽油、微型电子计算机、发电设备、金属切削机床、电石、中成药等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均超过50%,还有发电量增长10.5%,原煤增长15.4%,钢增长11.0%,彩色电视机增长19.4%。

  第三产业:受“非典”的影响,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慢。“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由于旅游、餐饮旅馆等服务行业下滑幅度较大,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9.4%回落到8.1%,比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增长5.2%,比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增长9.4%,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特别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势头一时受阻,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87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5.1%,国内旅游收入123.1亿元,同比下降19%;接待入境旅游者10.5万人次,下降58%,旅游外汇收入3632.8万美元,下降50.8%。

  (二)需求继续扩大  投资拉动进一步增强

  从支出的角度,“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增长,最终消费增长6.8%,总投资增长18.0%,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长12.1%,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6%和6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突出,贡献率达到61.1%,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

  1、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今年以来,投资增长较快,投资规模明显扩大。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3亿元,增长25.5%,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完成728.5亿元,增长41.3%,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4位。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一是骨干建设项目的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省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建设项目19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4个,平均每个骨干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平均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2339万元。骨干项目完成投资25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3亿元,占全省投资增加额的54.1%,拉动投资增长22.4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骨干项目135个,完成投资18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0.2亿元;更新改造骨干项目61个,完成投资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2亿元。

  二是更新改造投资增长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小幅回落。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7.7亿元,同比增长67.3%,比1-5月加快9.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5.3亿元,增长46.6%,增幅比1-5月回落4.7个百分点。

  三是非国有单位投资增势强劲,国有单位投资增幅有所提高。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389.9亿元,增长66.6%。国有单位完成投资338.6亿元,增长20.3%,比1-5月提高1.1个百分点。

  四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快于第一、第三产业投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8.4亿元,增长47.1%,增幅分别高于第一、第三产业投资12.6和8.2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原材料工业和轻纺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5倍和1倍。

  五是多数地区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广元、攀枝花、达州、眉山、阿坝等8个市(州)的投资增幅超过50%。

  2、消费品零售市场稳定增长,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尽管二季度消费品零售市场受“非典”影响,增幅有所回落,但上半年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消费品零售市场的主要特征:一是城市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市场。其中,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长8.9%,低于城市市场3个百分点。二是餐饮业增长速度回落,零售额152.9亿元,增长11.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1.4个百分点。三是私营个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0.1%和17.6%,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下降0.3%和5.5%。

  由于生产供给能力依然较强,市场物价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小幅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主要是受鲜菜、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价格上涨的带动,其中鲜菜价格上涨40.6%。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4%,原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

  3、外贸出口增加,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8%。其中,出口13.2亿美元,增长20.1%,低于去年同期31.6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0.6个百分点;进口11.6亿美元,增长53.6%。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一方面,主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显示,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8.4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2.8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1万元/人。工业盈利企业盈利89亿元,增长24.7%;亏损企业亏损19.7亿元,下降9.6%;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69.3亿元,增长39.7%。

  另一方面,财政增收形势较好。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其中,税收性收入132.3亿元,增长2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9.8亿元,增长12.2%。

  同时,金融机构存贷正常,金融形势运行平稳。6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21.5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57.9亿元,增长18.2%。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45.8亿元,增长17.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093.7亿元,增长24.4%。上半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083.1亿元,现金支出8004.5亿元,货币净回笼78.6亿元。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较低

  受“非典”影响,城镇个体经营劳动者增收水平降低,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增资因素减少,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维持小幅增长态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1元,同比增长4.7%;人均消费性支出2741元,增长6.0%。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34.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1.5元,增长8.6%,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多11元。其中,人均农业现金收入426.6元,增加29元,增长7.3%;人均劳务输出现金收入296.5元,增加33.4元,增长12.7%;人均乡镇企业现金收入224.1元,增加10元,增长4.7%;人均财产转移性收入87.2元,增加9.1元,增长11.7%。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产投入加大。上半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9.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7元,增长8.2%;人均生产费用支出299.7元,同比增加13元,增长4.6%。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国民经济经历了4月下旬以来“非典”疫情产生的主要不利因素的考验,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总体形势是好的。从目前情况看,除“非典”疫情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外,在经济运行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非典”影响上半年经济增长减缓1.2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经济加快增长的形势较好。但进入二季度以后,受“非典”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从具体情况看,4月份“非典”对全省经济的不利影响有所显现,5月份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但明显小于预期,6月份部分受冲击较大的行业逐步转向恢复,“非典”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缩小。初步测算,受“非典”影响4月份全省GDP减少8.9亿元,速度降低2.3个百分点;5月份GDP减少18.5亿元,速度降低4.2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大约减少 35亿元,速度降低1.2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尽管全省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1-5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5.2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2点,在全国居第21位。主要效益指标: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仅占全国的1.8%,相当于湖北的67%、福建的58%,居全国第16位,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22.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26位;总资产贡献率7.6%,居全国第24位;成本费用利润率4.8%,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列全国第26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375元/人,不及上海市的一半,仅相当于云南省的71%。

  (三)出口交货值和新产品产值增幅回落较大。上半年,全省出口交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去年同期低45.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228.3亿元,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回落32.7个百分点。

  (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去年8月份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月增幅均在10%以下,今年3月更是创下同比增长2%的新低。究其原因,统计调查反映的情况主要是受机关事业单位增资因素减少所至。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仅增长4.7%,增收幅度比去年同期降低9.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受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增势有所减缓,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8.1%减缓到6%。

  三、全年经济走势展望

  上半年,全省经济的较快增长为全年实现“保九争十”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全年经济走势,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上半年,基于美伊战争和“非典”产生的不利影响,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下半年,尽管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地缘政治因素和非典性肺炎等因素正在消失,全球经济形势有望逐步改善,但在贸易和投资持续不振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今年的复苏步伐仍将非常缓慢。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6月25日发表的《2003年度世界经济和社会调查》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2.3%,略高于去年的2%;全球贸易额将增长4%,高于去年的2%;对外投资将继续低迷。如果近来美元贬值的势头持续下去,美国经济复苏对许多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大大减弱。包括以美元贬值为开端的美国对其高额贸易赤字的调整和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通货紧缩,都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短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世界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仍将继续缓慢复苏态势,全年将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虽然我省经济外向度还不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必然日益增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抗击“非典”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有利因素依然较多,发展的前景看好。

  一是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发1400亿元国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有利于我省经济的加快发展。

  二是坚持“两手抓”的成效十分显著,“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非典” 疫情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固然较大,但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降低了“非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且小于我们原来的预期。目前,我省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旅游业、运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已转入快速恢复阶段。其中,餐饮业零售额由5月份的下降5.0%回升到6月份的增长4.5%,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由5月份的7.5%回升到6月份的9.0%,轻工业增加值增幅由5月份的11.6%回升到6月份的17%。居民消费信心明显增强,旅游、交通、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恢复,上半年受到暂时抑制的消费需求必将在下半年逐步得到释放,消费需求反弹趋势较强,第三产业将快速恢复发展。

  三是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我省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其中2000年增长9.0%,2001年增长9.2%,2002年增长10.6%,今年上半年增长11.1%,加快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四是经营城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等被省委、省政府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因此,下半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生产方面,大春生产形势良好,可望获得较好的收成,畜牧业、水产业快速增长态势短期不会改变,第一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8%左右。下半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继续改善的趋势明显,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20%左右。需求方面,在骨干项目投资进度加快的带动下,投资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2050亿元,增长13.6%。SARS过后的消费者信心快速恢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反弹的形式给予补偿,消费品零售市场稳定增长的局面将进一步巩固,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综观全局,全年GDP总量将超过5000亿元大关,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超过10%。

  四、对当前经济工作的建议

  上半年,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成效十分显著。但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为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我们建议下半年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巩固“抗非”成果,防止“疫情”反弹

    目前,“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千方百计防止疫情反弹。如果秋冬季节疫情出现反弹,势必对境内外游客和投资者信心以及居民消费心理带来更大挫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损失必将更加惨重。因此,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采取科学防范的各种措施,巩固“抗非”成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2、抓好大春生产管理,确保全年农民增收

  现阶段,农业收入和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是确保农民收入增收的基础。因此,要大力抓好大春生产,切实抓好防病防虫工作,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努力夺取大春粮食丰收,确保全年农业增收。同时,抓住“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和生活秩序明显恢复正常的有利时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因“非典”回流仍滞留在农村的劳务人员尽快返城务工,确保农民劳务输出收入的增长。

  3、抓紧研究、制定增资政策,切实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与经济增长较快不相适应。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已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应高度重视城镇居民收入问题,把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纳入议事日程,制定行之有效的增资措施。首先,根据我省工资性收入标准较低的实际,出台新的增资政策,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标准。以此带动企业,特别是效益较好的企业提高劳动者报酬。其次,继续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等措施,增加社会就业人口。第三,进一步抓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和按时足额到位,维护社会稳定。

  4、广开各种渠道,作好工业产品市场营销

  加快工业产品销售是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环节。根据上半年工业产销率回落的实际,下半年应重视围绕“非典”后工业品市场的新变化,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媒体广告和产品交易会等作好工业产品销售。同时积极放开搞活非公有制经济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5、坚持扩大投资,作好项目储备

  保持和增强投资拉动,要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在建项目的领导,积极改善环境,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新建项目要加大项目立项、资金落实等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论证、申报等工作,搞好项目储备,并努力启动民间投资,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6、拓宽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增长

  “非典”之后,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能量将逐步得到释放。要围绕这样一个新的市场情况,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需求。特别要作好潜在需求较大的汽车、电信、网络、健身、娱乐、旅游等消费市场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把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紧抓好,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信息:

欧宝体育 足球外围平台 皇冠体育 十大足彩平台 im电竞 专业的中文博彩网站